近期MeWe、Signal,甚至Clubhouse熱潮旺盛,不少教會群組中,已趨出現退出Whatsapp,或者轉移至嶄新平台的想法。教會在網絡存在往往慢十拍以上(應該不只),部份教會甚至連舊有的Facebook/Instagram平台也未有開設。
不要疲於奔命
作為教會/基督教機構媒體的管理者,無論是受薪或者是義務,一直以來都考察著不同的平台,尋找最合適接觸弟兄姊妹的工具。用聖經的話說,對甚麼人就作甚麼人,為要使人得福音的好處(林前9:19-23),是否能夠適用至我們網絡平台的事工之中,是值得商榷的。因為近年熱潮退得快,碎片化嚴重,教會網絡媒體的運營者大部份都不是全職去跟進整個潮流,若只是不斷追趕熱潮,只會讓自己疲於奔命。
MeWe及Signal冒起不是偶然
先用網絡運營的角度,分析一下近日的熱潮。以MeWe為例,這個模仿Facebook的社交平台,在11月底及1月中曾經在Google Trends中飆升,相信亦是該兩段時間讓教會弟兄姊妹開始提出轉移的需要。Whatsapp 1月4日公佈新條款時,MeWe仍未有熱潮,直至1月10日開始,才成為了社會討論的熱點。所以我個人認為,MeWe冒起,未必是自然趨勢,而是有人利用了是次Whatsapp事件及大眾對Facebook壟斷的負評,而操作冒起的事件。
Signal作為whatsapp的直接代替者,則於2021年1月8日已經開始備受討論,但是同樣,在1月21日已經降低至一般的水平。
我在1月中參與了一所媒體研究機構的網絡分析公司的講座,特別討論了現在Facebook用戶的轉移,但暫時相對Facebook來說,普遍轉移的人數只有6-10%而未成氣候。該機構建議暫時由於MeWe與Facebook 發佈同樣的內容,並透過100% reach的特色,嘗試接觸一些平時在Facebook算法下未能觸及的受眾。
視Facebook為假想敵的群體會不斷冒起
我個人相信,以Facebook系統視作假想敵的群體,或者「踩住Facebook而上」的宣傳策略,相信只會越來越多,而Facebook獨大的份額,也會漸漸變得碎片化。但是,大部份普通人最終的結果,只是將自己的個人資料,轉移給更多不同的科技公司。
在教會的政策上,當然趕新熱潮是社交媒體存在的方法,但是討論和實踐並不一樣。實踐需要委身、時間和持續經營,讓弟兄姊妹去接受資訊和彼此互動。大部份弟兄姊妹均不屬於趕新熱潮的科技群體(tech geek),所以穩定,長期經營,有效的訊息和製作才是最重要的。
個人UGC平台與教會相輔相成
至於對於較為前進的群體,教會若有資源,接觸亦無不可,但是需要教會領袖比較信任執行的人,同時執行的人會面對許多的信仰問題/挑戰,選材和行文也需要具有質素,以回應高學歷的社會群體。所以,單憑懷著熱情的平信徒未必能夠達到最大果效,仍是以有一定信仰/神學水平的領袖/同工在旁督導為宜。
至於活在教會行政制肘中,又有奮進特質(radical)的你,這是自媒體的年代。開十個梁逸軒頻道,都沒有一條教會頻道麻煩。網絡分享信仰用個人佈道工作可能更加見效,特別是可以讓你在專精的領域深耕細作,教會的頻道主要承擔公共關係、資訊彙整即可。
我深深記得我的上司曾經告訴我的:機構/教會是一艘航空母艦,大船自然轉彎慢,但是弧度一定會更大。轉彎慢不要緊,我們作為旁邊的小舢舨,做好我們的遊擊和護航崗位即可。